基層立法聯系點一頭連著立法機關,一頭連著基層群眾,是堅持和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生動實踐。近年來,烏海市人大常委會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對“加強基層立法聯系點建設”的部署要求,圍繞“短期打基礎、中期立標桿、長期創品牌”工作思路,穩步推進基層立法聯系點建設,不斷健全組織機構,完善工作機制,打造工作陣地,讓基層立法聯系點成為立法機關與群眾之間的“傳聲筒”,讓民意成為高質量立法的“源頭活水”。
健全機制,推進工作規范化
2022年9月,烏海市人大常委會修訂了《烏海市人大常委會基層立法聯系點工作辦法》,同步提出《烏海市第十屆人大常委會基層立法聯系點名單(草案)》,提請市十屆人大常委會第10次主任會議審議通過。修訂后的工作辦法對組織機構、工作職責、工作機制和工作要求等進行細化明確,做到了“五有”,即有制度、有場所、有隊伍、有經費、有活動,在人、財、物等方面為做好基層立法聯系點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時通過學習培訓、舉辦講座和業務培訓班等形式,不斷提高基層立法聯系點工作人員的工作能力和水平,讓他們深入理解推進法治建設、開展立法工作的重大意義,明確基層立法聯系點的工作內容、工作程序、工作要求等,使基層立法聯系點清楚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做,精心培育一批熱心立法工作的基層立法聯絡員,提高參與立法的針對性和精準性。
暢通渠道,民意收集接地氣
基層立法聯系點作為收集民意的渠道,發揮著反映民情、傾聽民意、匯聚民智的“直通車”作用。2021年,烏海市人大常委會向社會廣泛征集五年立法規劃選題項目,根據群眾群眾反映強烈、社會關注度較高的違法違規養犬和不文明養犬問題,納入立法規劃,做到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夯實立法民意基礎。《烏海市節約用水條例》吸納農區基層立法聯系點意見,根據烏海市耕地面積較少的實際情況,確定輪作休耕、調整農業結構、智能化灌溉等配套補償機制,成為該部法規的特色亮點內容。同時,近年來多次組織基層立法聯系點參與烏海市地方性法規案立法調研,并組織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內蒙古自治區老年人權益保障條例(草案)》《內蒙古自治區煤炭管理條例(草案)》《內蒙古自治區志愿服務條例(草案)》等國家和自治區立法項目征求意見會,提出修改意見建議500余條,相關立法單位吸收采納70余條,切實做到了廣泛收集群眾意見、汲取基層經驗,推進基層立法聯系點在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上發揮大作用。
注重實效,發揮優勢有側重
為充分反映民意、廣泛集中民智,2022年,烏海市十屆人大常委會共設立了5個基層立法聯系點,既有市域社會治理中心、鎮政府等綜合類單位,又有街道辦事處、社區等基層性單位,各基層立法聯系點既有共性、又各有側重,拓展了意見征詢渠道。例如海南區巴音陶亥鎮是烏海市最大的農業鎮,全市13個行政村有6個在巴音陶亥鎮,設立基層立法聯系點后,農區居民可以更方便地參與立法活動,就近通過立法聯系點表達自己的意見。烏海市市域社會治理中心以“12345”熱線為基礎,發揮電話、網絡、網格等線上線下渠道的“全天候”優勢,將市民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進行匯總,按季度形成立法聯絡點信息專報及時向法工委報送,把群眾的呼聲“原汁原味”地反映上來。
2024年,烏海市人大常委會開展基層立法聯系點擴點提質工作。在現有的5個基層立法聯系點的基礎上,從全市各行各業中選取具有廣泛性和代表性的單位,科學選點布局,注重“面”的全覆蓋,突出“點”的代表性,將烏海市商事調解中心、海勃灣區鳳凰嶺街道辦事處公園社區、烏達區司法局新達司法所增設為烏海市十屆人大常委會基層立法聯系點,進一步建立起地域廣、典型性、立體式的基層立法聯系點網絡,增強了基層群眾參與立法的廣泛性與多樣性。例如,新增設的烏海市商事調解中心,在有效發揮基層立法聯系點民意“直通車”作用的同時,還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緩解了法院人少案多的問題,對于構建社會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新格局、深入推進溯源治理具有重要意義。
強化宣傳,立法普法雙互動
基層立法聯系點不僅是征求群眾意見的平臺,也是普法宣傳的有力陣地?;鶎恿⒎撓迭c通過舉辦講座、入戶宣講、分發手冊、提供義務法律咨詢等方式向群眾開展普法宣傳,不斷提高群眾學法守法用法的自覺性,使基層立法聯系點成為社情民意匯聚地和法治文化傳播地。通過法治宣傳,不斷增強群眾的法治觀念,促進立法普法“雙向互動”。2022年以來,開展《烏海市住宅物業管理條例》《烏海市節約用水條例》等多部法規的普法宣傳活動10余次,向群眾發放各類宣傳資料2000余份,使法規更加深入人心。
基層立法聯系點雖小,卻承載著推進民主法治建設的大擔當。烏海市人大常委會將繼續建好用好基層立法聯系點,聽民聲、察民情、聚民智,努力使每一項立法都反映人民意愿、體現民生需求、得到人民擁護。
上一條:
下一條: